公告栏
最新新闻
点击热门新闻
实现“三个转变”必须打牢质量基础
阅读次数:正在读取 / 作者:admin / 更新时间:2018-05-16 /【字体: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提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在不久前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前后“三个转变”一脉相承,闪烁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理论光辉,是新时代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纲领和行动指南。

    党的十九大作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提出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两大原则,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目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追求高质量,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理解了上述背景,我们就应该明白,“三大转变”既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是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化,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路径和方法,因此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推动实现“三个转变”,关键在哪儿?关键在“质量”二字。其实,不管是由制造升级为创造、从重速度转变为重质量,还是实现中国制造由“大”变“强”,都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因此也就必须要坚持质量优先原则,谋求高质量、有含金量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前我们要解决“有没有”的问题,现在要解决“好不好”的问题。“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必须深刻认识、全面领会、真正落实。”“要推动制造业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的战略性转变,让提高供给质量的理念深入到每个行业、每个企业心目中,使重视质量、创造质量成为社会风尚”。

    质量越重要,就越要明白我国制造业在质量发展上存在的差距和问题。也只有发现了差距和问题,推动实现“三个转变”,进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才方向明确,方法得当,收效显著。中国制造业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处于世界制造业产业链的中低端,制成品不少都为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价格低的“三低”产品,在国际经济贸易利益分配中处于劣势。从产品竞争力看,国内市场急需的部分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技术装备和产品则长期依赖进口。另外,还存在质量诚信缺失,制假售假屡禁不止,标准、计量、认证认可等质量基础依然薄弱等问题。这些问题一直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羁绊,也会成为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障碍。

    尽管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但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而且相比于上述问题,我国制造业还有着一定的优势,而且大有潜力可挖。比如,我国既拥有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也拥有全球最完善的工业体系,而且在拓展新兴市场方面也具有较强的优势。还有特别重要的一点是,相比其他经济体,中国拥有更好的制度基础,质量和制造业发展问题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具有良好的政策环境。

    实现“三个转变”就要理清问题、把握优势,实实在在打牢质量基础。具体来说,首先各级政府要把质量工作摆上战略位置,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形成本地质量发展规划,加强和改善质量宏观管理,真正实现讲求质量效益的高质量发展。其次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通过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让企业真正树立起“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提供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第三要积极推进质量社会共治,充分调动社会各方的积极性,形成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崇尚工匠精神的良好氛围。 

源于:《中国质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