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栏
最新新闻
点击热门新闻
大国制造的背书 | 德国质量从何而来?
阅读次数:正在读取 / 作者:Admin / 更新时间:2020-04-22 /【字体:

    新冠疫情目前在全球蔓延事态不减,对于每个国家医疗资源的考验都超出了压力测试的范畴,犹如进入战争状态。疫情暂时好转之际,中国防疫物资的产生也在逐步提升和释放并以“中国制造”的名义奔赴世界各个角落的医院和社区。近期媒体上屡见不鲜的中国防疫物资被欧美等发达工业国家拒收以及美国又重新放松对中国口罩的认证要求等戏剧性的一幕,在这样的压力测试下凸显了中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工业认证体系的短板。

    作为世界出口冠军以及“德国制造”金字招牌享誉全球的德国工业界,在认证体系上有什么过人之处呢?

    谁来授信和约束检测认证机构?

    德国制造是德国的金字招牌,在GDP中占比高达22%,这是发达国家很少能够见到的比例。而德国制造增加值在全球也占到近10%,与日本不相上下,排在中美之后。 “德国制造”并不只是质量和工匠精神的体现,它依靠的是一套国家级的质量基础设施。这其中,蓬勃发展的独立第三方的合格评定机构,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德国制造走向金牌奖台的能力证明和授信。

   通常工业企业界更多接触到的是产品、服务和体系认证机构,然而可信的检测认证机构的授信机构却是认证体系的开端。联邦政府所指定的德国认可委员会,是德国产品认证制度的协调管理机构,是德国认证资格的管理者,代表欧洲最严格标准。德国认可委员会大致相当于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德国检测认可机构等近20个机构共同组建,其中也包括了很多能积极影响德国认可政策的工业界代表例如德国工业联合会。可以说这个认证机构,尽管有些官办色彩,但却是充分吸收了民间机构的精粹。

     百年老店不许资本运作

    德国标准检测机构最有名的当属德国技术监督协会,国内所熟悉的TÜV。最初德国的检测认证机构主要负责公众场所与工作场所的安全,特别是设备、蒸汽机、锅炉的安全,建立了地区组织 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成果,制造商由此可以按照简化的程序在所有欧盟成员国内申请相应的国家标志认可。除CCA外,国际互认的CB体系在欧盟也适用。制造商只需在一家测试机构测试产品,只要该机构为CB成员,则制造商在获得CB测试报告和证书的前提下,不必在其它机构重复进行测试。

    这也是欧盟致力于打造欧洲“单一市场“的重要举措之一。在这个过程中,利益集团被严格地切割开来。

    以食品为例,早前疯牛病的蔓延对欧洲的消费者和养牛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与食源性疾病有关的监测预警成了欧洲社的热门话题。2002年德国联邦议会颁布了明确规定,组建风险评估机构。本着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机构分离的原则,逐步建立了涉及食品、原料和产品安全的独立风险评估机构——联邦风险评估研究所。该所与风险管理机构完全分离,以便与政治、经济和集团利益脱钩。运动员和裁判,绝不会混同到同一个机构上的。

认证体系应据前瞻性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转型在德国和在德国主导下在德意法三国的全面铺开,德国政府专门成立了德国联邦信息安全办公室,确保数字化领域的信息安全。其中,数字化、认证和标准化的网络安全等。

    其认证的范围则包含产品认证和体系与服务认证两个大类都需要测试中心/人员的执业资格和资格鉴定人员和服务证书以及安全服务的认证例如:ISO/IEC27001。以华为AR系列服务路由器为例,AR1220已经通过BSI认证。其实美国、欧洲拿华为服务器等产品的安全说事,不过是政客的或者天真或者故意之言。它在信息安全可能有的任何漏洞,早已经被认证标准给堵死了。

    当前,德国BSI作为信息安全方面的独立国家认证机构,制定技术标准和认证为政府进行监管的工具。通过量身定制的技术标准和认证过程为政府法律倡议提供支持,也从欧洲和国家层面上提供支持每年发布超过100张证书,其中大约75%的证书为高保障级别证书。此外,它还运营者9个国家评估实验室。

    与此同时,德国也在积极应对数字能源的安全防护。以数字化和能源转型领域的认证为例,德国150万个分散的可再生能源接入点,通过数字化集成到一起。该系统具有高度的复杂性,需使用智能网络,用以链接能源产生、存储和消耗。随着基础设施变得更为复杂、数据流量急剧增加,在能源网络和安全的通信基础设施方面,需要有绝对值得信赖的产品和系统。

    德国政府于2016年专门颁布《能源转型的数字化法案》,以关于电力、天然气和能源效率的EU指令为依据,为德国国内的智能能源网络设定法律和技术依据。目前全德国900家配电网运营公司和4200万个计量表连接点所涉及的8个来自于制造商的智能电表网关由BSI评估/认证体系进行现场试验和试点。

    针对工业控制领域的产品安全评估,德国业内认证机构也在技术前沿同步发展,开发适应智能产品的安全评估方面的方法,包括电子身份证、微处理器、红外摄像机等进行深入的渗透性测试。

   没有国际认证的制造体系不可想象

     新冠疫情就是一场全科的大考试。一个国家的制造能力,和动员能力会在考试面前一览无遗。德国很低的病死率和充沛的医护设备,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背后也是一套完整的认证体系在运转。中国在从大国制造,走向强国制造的时候,制造能力本身是一道必须跨越的门槛,而在这背后的认证和检测体系,同样是不可或缺的胜负手。没有大国认证体系的基石,就没有强国制造的殿堂。

(来源:中国质量网)